<track id="vz1c9"></track>
    <track id="vz1c9"><div id="vz1c9"><td id="vz1c9"></td></div></track>
    
    

    1. <track id="vz1c9"><div id="vz1c9"></div></track>

      樓 盤
      出 售
      出 租
      商 家
      圖 庫
      新 聞
      加入收藏
      用戶注冊
      用戶登錄
      仙居房產網手機版
      • 直 通 車 陽光·首府 竺梅和諧家園 廣發房地產
      首頁 >精彩網文> 正文

      杭州90后小伙向媽媽借10萬炒股

      來源:都市快報作者:發布時間:2019-10-4點擊: 人次

      王旭(化名),杭州人,1994年出生,辦公室白領。初入股市的他,手握20萬元本金(自己攢下10萬元,向母親借了10萬元),已開始憧憬有朝一日靠著股市實現財務自由。

      國慶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王旭賬戶的賬面浮盈為18%,同期上證指數的漲幅為16.49%。對于一個股市“新兵”來說,這樣一個成績是可以令自己滿意的。

      據深交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A股投資者平均年齡37.6歲,40歲以下占比60.3%;2018年新入市的投資者中,30歲以下占比56.2%。

      也就是說,90后已是A股開戶主力軍;王旭和他的同齡人,正在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一股新生力量。

      新生代股民,這是公眾給他們的標簽。與60后、70后的投資者相比,他們炒股似乎不喜歡聽“消息”,更喜歡自己做分析;他們愿意負債(即借錢做投資),經歷不多卻自信滿滿,操作也更為激進。

      借錢炒股

      2019年,中國資本市場舊貌換新顏,大盤指數從年初開盤的2497點一路上漲到4月的3288點,區間漲幅超過30%,濃郁的做多氛圍讓人仿佛置身牛市。也正是此時,初入股市的王旭開始蠢蠢欲動,甚至向往有朝一日通過股市實現財務自由。

      由于年初股市賺錢效應較好,王旭最開始買的幾只股票很快都賺了錢。浮盈最大的一只5G概念次新股貝通信(現在的中貝通信)一度獲利超30%,這讓涉市不久的他瞬間自信心爆棚。

      “現在才10萬元本金,哪怕滿倉操作30%,也就只有3萬元利潤。如果我有50萬元本金,那么30%的收益就有15萬元利潤,一年不用上班了!”他在心里打著小九九。

      王旭告訴我,當時由于市場環境好,網上配資的公司有很多,二三十萬元資金都可以借到,50萬、100萬元也有。缺點是利息比較高,隨便一家互聯網配資公司,融資利率月息最低2分(年化24%)。思來想去,他轉向家里人借錢。

      “當時,我給老媽展示了賬戶里的收益,告訴她今年股市環境很好,不要錯過機會。經過一番游說,她拿出了10萬元私房錢,說‘虧了算她的,賺了只要比銀行理財收益高一點就行,其他利潤都給我’,這真是一位‘中國好母親’。”

      說到這里,王旭吐了吐舌頭:“我們這些人(90后)會借錢投資,但其實不會特別盲目。向家里人借是因為風險可控,虧了也不會被逼債,壓力很小。當然,我也知道有些同齡人在網上借錢去炒股,還拿到證券公司二次放大,后來有些就爆倉了。”

      拿著母親給的10萬元以及自己的10萬元,王旭又一頭扎進股市,一開始還挺順利,賬面浮盈因為本金放大而上升。然而到了4月,資本市場風云突變,王旭追逐熱門題材股的“短線操作法”很快不靈了。

      據他回憶,當時買什么跌什么,換了股還是繼續被套。他甚至跑去北高峰拜了財神廟,希望借此轉運,但“戰況”依舊。“當時浮虧最大的一只杭州本地股,涉及工業大麻概念的康恩貝,4月8日建倉,一直堅持到5月6日‘割肉’,中間虧損29%。”王旭說,這幾乎蠶食了自己年初以來的所有利潤,20萬元資金一度虧損3萬元。

      好在6月市場環境有所好轉。到了8月,上證指數由當時最低的2733點一路上漲到國慶節前(9月16日)最高的3042點,王旭的股票賬戶也開始恢復盈利。“老媽又陸續打給我6萬元補倉,目前賬戶浮盈18%,比大盤指數的漲幅(16.49%)好那么一點點。”他坦言,資本市場的高波動性,著實給自己上了一課,“盲目的自信往往會被市場糾偏”。

      A股市場的主力軍

      王旭,是無數新生代股民的一個縮影。

      據深交所最新給A股投資者做的一組畫像顯示,新入市的A股投資者普遍較為年輕,像王旭這樣的80后、90后正成為A股市場的主力軍。

      深交所數據顯示,目前,賬戶資產量在50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占大多數(80.0%),1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占比40.9%;從年齡分布看,平均年齡為37.6歲,40歲以下占比60.3%;學歷以大學本科及以上為主,占比60.6%。其中,2018年新入市投資者以年輕人為主,30歲以下占比56.2%,新入市投資者平均年齡31.0歲。換言之,80后、90后投資者已占據A股市場的半壁江山。

      這份投資者畫像,還揭示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這些新生代投資者。從不同投資者類型看,新入市投資者、25歲以下的投資者中,風險追求型占比較總體平均水平分別高出1.6和5.2個百分點。也就是說,80后、90后日常的操作要比60后、70后投資者更為激進。

      除此以外,新生代投資者普遍存在一些非理性投資行為,主要表現為:交易頻率過高,一周內交易若干次的投資者占比達46.4%,一個月內交易1-2次的占比31.9%,一季度以上交易超過1次的占比21.7%;不重視交易止損,45.3%的投資者幾乎不使用止損策略;熟悉偏好(投資自己買過的股票比其他股票更容易賺錢)、過度自信和處置效應(總是拿不住盈利股票而長期持有虧損股票)的發生率,分別達到57.6%、43.8%和39.0%。

      寫給新生代股民的建議

      “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都是1990年成立,對于許多90后的新生代股民而言,他們的年齡可能還沒中國股市的成立時間長,但如今已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主力軍。”在談及目前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時,杭州一家券商投資顧問認為,“90后投資者有著自己比較明顯的優勢,他們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對于投資理論的把握普遍要好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投資者;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90后欠缺投資經驗,面對市場大漲大跌時容易情緒化,耐心也較為不足”。

      當被問及能否給新生代股民提供一些投資建議時,該投資顧問表示:“90后投資者首先要學會尊重市場,市場的漲跌有自己的內在規律,如果盲目自信往往會付出代價。其次,對于新入市的投資者而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因為股票上漲就欣喜若狂,也不要因為下跌就垂頭喪氣,有時候做一個‘平靜先生’可能會對自己的賬戶盈利更有幫助。最后,學會‘知行合一’,就像前面說的,90后投資者普遍受過高等教育,但知道怎么做和在市場中如何操作完全是兩碼事,把從課本中學到的專業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盈利同樣是十分困難的,年輕人應該學會做真知實干的理性投資者。”

      (編輯整理:仙居房產網

      仙居房地產網微信公眾號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 視頻中心
      Copyright © 2021 仙居房地產網·浙ICP備09022099號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 臺州嘉豪傳媒
      亚洲Av日韩Av在线电影天堂|成 人 黄 色 视频播放165|777米奇色狠狠888俺也去|you jiz zz com无码一区二区
      <track id="vz1c9"></track>
      <track id="vz1c9"><div id="vz1c9"><td id="vz1c9"></td></div></track>
      
      

      1. <track id="vz1c9"><div id="vz1c9"></div></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