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談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階層固化!根據瑞信研究院的財富報告, 超過約515萬人民幣凈資產的人,已經屬于全球最富裕的人,據說這一類人只占全球的1%。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名字叫《我只過百分之1的生活》,那么現在我想問,誰有500萬?
毫無疑問,那些在北上廣深任何一個城市有套房子的人,都已經站在了全球財富金字塔的頂端。
這里,我們來個故事。我的同事老朱給我講過一件真實的事。
十幾年前,老朱在深圳富士康打工,跟他一塊在流水線上工作的有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叫小趙。
那個時候,大家下班后都是窩在宿舍里睡覺,只有小趙下班了還去夜市擺地攤,即便休息也去打零工,他花了大概有兩年多的時間,攢夠了首付的錢,在深圳買了套房。
10年過去了,現在小趙身家起碼有3000萬了。我悠悠地對老朱說,如果當初你也在深圳買套房就好了,那你就不用和傻逼的我做同事了,老朱嘆息了一聲笑了。轉了個笑臉,我在心里想,房子真的能給人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是翻天覆地……
講到這里,我和老朱不知道該笑,還是該哭……
漸漸階層固化的城市!
北上廣的房價去年的暴漲,最近一線城市討論最多的也是階層固化。
有2種人經常提問關于這方面的問題。
第一種人是剛到北京上海的年輕人。年輕氣盛,認為自己可以逆襲留在這座城市。
第二種是已經在北京上海打拼多年的年輕人,目前基本絕望了,但絕望前還是想能否逆襲一下。
我個人感覺從房價來說,北京和上;疽呀涬A層固化了,不是特別優秀的年輕人很難在這里城市逆襲了, 北京二環和上海內環房價都在10萬/㎡以上。上海內環面積120平方公里,比合肥整個二環都大, 距離上海市中心近35公里的嘉定區房價都逼近4萬了。
媒體去年都說合肥漲幅第一,真正了解行情的那就是去年環北京板塊和環上海板塊漲幅都超過100%, 因為環北京和環上海是年輕人留著帝都和魔都的最后機會。
但是這一波上漲之后,我認為對于大部分闖一線的年輕人,我建議就是在你的省會城市買套房,然后拿一線的工資養自己城市的房貸,因為即使你在北京上海拿30萬年薪,也很難在北京上海買房,而且北京和上海是績優品種,長期會上漲,你一年賺的錢還不夠房價漲幅, 所以去年這波環北京和環上海板塊的暴漲杜絕了屌絲逆襲的機會!
從中國的投資渠道看,買房是改變階層的重要渠道,美國是靠股市,這10年美國股市漲了200%,而中國是靠樓市,樓市漲了200%!
未來二線城市的潛力很大,因為北京和上海的政策是控制人口,國家有意把教育和醫療資源搬遷到別的城市,最近倡導的國家中心城市就是從這個出發的。
很多人都說逃離北上深,很少有人說拋棄北上深,北上深最終只適合最強者,但是年輕人又不甘心回到自己的小城,所以省會城市成了很多逃回家鄉人的折中選擇。
房價的趨勢是受價值規律影響,不會因為某些人受到干擾,有的四線城市希望大家買買買,但是大家就是不買,房價還跌,比如東北很多城市去年房價大幅下跌,僅僅因為房價而放棄大城市,也就是放棄了更寬松和更活躍的發展空間,堪稱不是選擇的選擇。
而且,到了中小城市,同樣會面臨買房問題。實際上,很多年輕人并不是在選擇城市,而是在選擇買得起房子的地方。
中國房地產,真是專治各種不服
十多年過去了,中國經歷了歷史上罕見的長時間的繁榮,房地產尤其是一線城市住宅經歷幾輪飆漲創造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漲幅,而股票市場在2007、2015分別結束了兩輪最終泡沫破裂釀成股災的牛市后,現在依舊是波瀾不興。
羅伯特·希勒的《非理性繁榮》一書的“房地產市場的歷史回顧”章節中,他談及由于各國銀行量化寬松政策導致的全球性房地產價格上漲時,特別提到“中國內地還出現了非常明顯的結構性房地產泡沫”。并提出了一個嚴峻的事實:今天的住房價格投機更甚于任何歷史時期,業已在全國甚至全世界范圍內根深蒂固。
2015年的時候,雖然中國的股市崩了,但他認為已經出現嚴重泡沫的中國內地房地產市場竟然又開始新一輪高歌猛進,并且在漲幅和結構性差異上都創造了新的紀錄。
如此看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確實是專治各種不服。
這種投機性泡沫的生成機制與人的群體性行為相關,與貨幣寬松政策相關,而與投資品內在的價值相關性越來越弱。
令人們費解的是,即使考慮利率下行、政策寬松等因素,房地產近年來迅速累計起來的風險是還與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的基本宏觀經濟態勢相悖——10年來,內地經濟增速幾乎下滑一半,而一線城市的房價幾乎漲了10倍。
此外,更應對全民投機的“賭博文化”深刻反思。“泡沫不可怕,就怕泡沫有文化”。日本經濟當年經濟從高峰跌落的一個重大原因,正是在這種賭博經濟泛濫年代,許多人喪失了務實態度和創新精神,而樂于在投機生意中牟利。而那些踏踏實實實干的人們,也確實因為更少地享受資產上漲帶來的好處而為人恥笑。這一旦成為文化深入到人們的行為,整個社會的創造力大受影響,也使價值觀以及商業倫理、敬業精神受到嚴重沖擊。
國際清算銀行對13個工業化工作住房價格的研究報告認為,住房市場的波峰平均比股票市場的波峰延遲2年出現。如果這個規律成立,那么根據股災的時間點推算,這輪房地產周期的拐點或許正是2017年的年中左右。
2月13日,中國基金業協會下文嚴控私募資管投資房地產市場,封堵不符合政策導向的創新金融工具,房地產融資渠道基本被堵死,在1月份房企融資規模下滑92%的情況下,可謂為雪上加霜。
在23日統計局公布的全國房價數據來看,一線至少這個上漲周期的終結成現實了。更令人擔憂的是,對于可能存在的樓市下跌,除了個別監管機構和專業人士,恐怕幾乎所有的人都沒有相關的心理準備和應對措施。
好在這一輪房地產周期中通過“家庭加杠桿、企業降杠桿”的債務結構性調整,使金融風險更為分散。殊不知,各位買了房子的朋友,不但享受了“非理性繁榮”中資產增值的收益,還為分擔國家金融風險作出了貢獻。
在中國,一套房子就能決定你的階層
去年很多合肥的中產買了不少房,不少人說他們炒房客,但是他們內心不是這樣認為的,他們其實買房是為了避免被別人落下一個階層,也是防止階層固化。
同樣一個單位,前年底和去年初買房的人和沒買房的人現在心態完全不一樣。我一個朋友很懊悔去年沒買房,現在他身邊一些人房產的升值讓他現在心態也有點壞,房價在某種程度上使得富者越富、貧者越貧。
很多年輕人,如果有家庭財力的支持,盡管也是咬咬牙付出首付,未來十幾二十年要成為房奴,但是動輒百萬元的房子因為不斷增值,無疑與同齡人相比“贏”在了起跑線上。相反,家境一般,付不起首付,不光離房子越來越遠,與買房同齡人的資產差距也越來越大。
不少剛畢業的年輕人說,要是早出生幾年就好了,那就可以很低的錢買到房,家庭也不要那么辛苦了。是的,上一代人可以通過自我奮斗,抓住住房商品化的機遇,以低廉的價格在人到中年時買到屬于自己的住房。
現實情況是,很多年輕人的自我選擇空間有多大,取決于父輩有沒有在關鍵時期作好選擇。也就是你的首付多少取決你父母的資產,生在一線的北京、二線的合肥、三線的六安的孩子10年前家庭資產不大,但十年后差距那是驚人了,這十年北京房價漲幅超過合肥2倍以上,超過六安6倍以上!
不錯,買不起房子、不愿意買房子,可以租房。
但是,必須看清楚的問題是,個人住房所滿足的并不是簡單的居住需求,而承載了太多居住以外的屬性。房子與婚戀,工作,小孩教育,與個人階層的進退直接掛鉤,這才讓年輕人面臨高房價別無選擇。
剛剛畢業,住小一點,住差一點,不是多大的問題。問題在于,如果房價長期上漲,不能在合適時機買房,可能會一輩子住小、住差,這就大大削弱了年輕人的選擇權,這不就是階層固化嗎?
我們都了解二八定律和帕累托積累:那就是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的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同樣,帕累托積累告訴我們:社會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會財富,即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
社會的各個階層正在悄悄形成,從房地產開始,將來社會階梯一旦形成,攀登起來將是十分辛苦的,壁壘會越來越難以逾越,所以說所謂的流動,在未來10年內會逐漸趨于封閉,直到最后形成世襲。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打地洞,這種局面真的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F實中,受到良好教育的富家子女在辛苦打工積累社會經驗,獲取相關知識,以便日后管理龐大的家族資產。
而有些窮家子女卻因為先天資源的分配不均,即便他們很努力,他們世世代代也不得翻身,因那時梯子已經形成,投機的機會越來越少,對于許多能力平平的人來講,制度設計得再平等也沒用,因為很多事情從出生時就注定了。
人生有五種直接徹底改變命運的機會:
1、出生有個好爸爸;比如王思聰
2、嫁入豪門,比如很多女星;
3、天降橫財,比如彩票中獎;
4,買房,很多人已經這么做了。
5、關鍵幾步總有貴人相助,可以,但是運氣好才行;
6、子女爭氣,大多數人都這樣,可是,要堅持很久很久。
所以就和美國和一線城市一樣,我們最終也會階層固化的,但是可以延緩固化時間,所以我們看出來政府去年10月份有了強嚴厲調控,限購,讓很多關系戶才能買到的住宅目前普通人也能買到了,限價讓很多開發商必須虧本賣房,讓年輕人可以留下來, 所以在房價調控期間,如果你是年輕人又想留著自己喜歡的城市,那你就要找機會上車,在目前調控情況下,剛需是值得購買的!
因為卑賤,所以生活艱辛!
說出真相,底層會更絕望,年輕人目前真的好痛苦,回老家心不甘,一線城市房價又太高,一線比二線貴一倍,二線比三線又貴一倍。
不管在哪,祝福你終有一天都能得到一套你自己的房子,在階層固化之前,讓自己和下一代,挽回一點活著的尊嚴!
(編輯整理:仙居房產網)